大众在国内用的1.5T 哪些科技或被阉割 车友会-汽车频道 姜春起 2220480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汽车频道 > 车友会

大众在国内用的1.5T 哪些科技或被阉割

2016-09-07 | 来源: 汽车之家

  [导读]对于不同车型,技术可以不一样,毕竟发动机需要适应车型需求,需要根据车型来匹配,也需要考虑性价比,这些都能理解,只不过,请你不要再找个愚弄人的

  大众先锋动力的代表作EA888发动机,2006年就在欧洲推出了,拥有好多先进科技,比如说双喷射技术、水冷式涡轮、缸盖集成排气歧管、可变进气流控制、双平衡轴等。2012年新迈腾上市时,首批搭载了国产EA888发动机,意外的是,双喷射系统不见了,代替的是高压直喷系统,据说因为国内油品有问题,我也就信了。

  去年,丰田全新汉兰达搭载了2.0升D-4ST发动机,有涡轮增压,有双喷射,还有双循环技术,我就纳闷了,丰田车主用的也不是特供汽油,为啥它的2.0T发动机就可以有双喷射,大众EA888发动机就阉割了呢,看来绝不是油品不符那么简单,我的善良单纯受到了粗暴猥亵。

  时光飞梭,大众前段时间又开发出全新1.5T来了,顶替原来的1.4TSI。排气量不减小反而增大,这里面是有奥妙的,因为1.5T要搭载在好几款重达1.8吨的SUV上,比如说全新途观加长版,比如说斯柯达7座SUV叫Kodiaq。不过,是否小马拉大车,是否起步有困难等,这些不是我们此次讨论的重点,重点是这款1.5T发动机新科技依旧不少。

  罗列如下,有可变几何截面涡轮,有可变气缸控制技术,还有奥拓循环和米勒循环的切换技术;立马感觉很高端吧,先别急,除了这些还有呢,比如电控水泵、350Bar高压燃油直喷、APS缸壁减摩涂层,以及高达12.5的压缩比。

  在这些高科技的贡献下,这台1.5T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37.5%。仅次于丰田的1NR-FE发动机,后者热效率高达38%,其实还有一些发动机热效率更高,比如丰田的2ZR还有本田的FLA20,分别达到38.5%和38.9%,但这两款发动机需要和电动机搭配,使用在混动车型上,不能单独用来驱动汽车行驶,所以这么来看,大众的EA211 1.5T已经是相当优秀了。

  关于这台1.5T发动机的技术介绍,网上已经有许多,我在这里就不多说,这里只分析它的表现。从大众1.5T发动机输出功率来看,标准版最大马力131ps,峰值扭矩200Nm,这个数值要比目前广泛使用的1.4T逊色一些;即使是高功率版,最大功率也不过150ps,峰值扭矩不超过250Nm,依然低于排量更小的1.4T。

  个中原因,想必大家也猜到了,因为国家对汽车企业的总体平均油耗逐年管控,有越来越高的标准,而南北大众又没有什么新能源车可以拉低整体平均油耗,所以,新推出的汽车必须拥有相当出色的低油耗,才能过国家标准这关。而如果显著降低油耗,那么输出动力必将有所牺牲,这就是为什么大众全新1.5T发动机动力表现平平的原因。

  但与此矛盾的是,全新1.5T发动机除了将使用在明年的新高尔夫上,还必须装备于途观加长版,以及同平台的斯柯达Kodiaq车上。要知道后两者的车重将会达1.8吨左右,那就必须要求1.5T发动机动力方面不能太文弱。我们来对比下途观加长版的对手上海通用别克昂科威,它的1.5T SIDI直喷发动机马力和扭矩分别是168ps和250Nm,可以说远大于大众最新1.5T发动机的动力。

  因此,既要考虑油耗的紧箍咒,又要考虑大车型匹配的动力不足问题,大众工程师一定是十分纠结,怎么办呢?这让我想起大众对待EA888 2.0T发动机的伎俩,一台发动机可以改造成不同技术,不同动力输出。这款2.0T用在奥迪上,就是技术整体引进,完好无缺,而用在南北大众车型上的1.8T,就被阉割掉双喷射系统,降低成本。

  对于一汽-大众高尔夫上使用的全新1.5T发动机,我们相信会整体引进,包括变缸技术、可变截面涡轮技术等,应该都会具备,以争取低油耗为主要目的;而对于上汽大众的途观加长版和斯柯达Kodiaq,我们预测会以更强的动力输出为主,因此可能会舍弃一些新技术,其中最有可能是可变气缸技术或者米勒循环技术,因为二者作用相似,是以节油为主的科技,不太适合这两部重达1.8吨的庞然大物,而且成本更低。

  最重要,上汽大众和一汽-大众不同,上汽大众有强得多的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,可以想象,如果能在全新1.5T发动机上控制成本,那利润将会相当可观,毕竟途观的销量大家很清楚,全新途观加长后可能更具吸引力,以月销3万量计算,省下来的年利润都是几个亿的数量级,这对于利润饥渴的大众来说,香到要流口水了。

  我的观点是,对于不同车型,技术可以不一样,毕竟发动机需要适应车型需求,需要根据车型来匹配,也需要考虑性价比,这些都能理解,只不过,请你不要再找个愚弄人的借口,比如国内油品不适合,或者国内用车环境复杂等,即使你是神车,也没有人再信你第二次了。(完)

责任编辑: 姜春起